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报送香港硕士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报送香港硕士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北外保研率是多少?
  2. 如何看待香港一年制硕士?

北外保研率是多少

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保研人数:224人

保研率:20.16%;

报送香港硕士,报送香港硕士的条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学院专业详细推免数据如下:

北外学院推免人数41人,英语学院推免人数35人;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推免24人;亚洲学院推免18人;国际商学院推免17人;国际关系学院推荐13人,等等

15%~25%

报送香港硕士,报送香港硕士的条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北外小语种保研机会很多,百分之十五左右,这个学校特别注重语言类的专业,一般只要特别努力,就能保研。可以保送本校的研究生,也可以保送清华北大研究生,还也可以保送香港大学。这些名校都可以去。所以,到了这所学校只要努力,就有机会保送。

北京外国语大学2023年保研率是24.85%。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,创建于1941年,历史悠久,该校综合实力强,在国内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排79名。

如何看待香港一年制硕士?

“念香港或者英国一年的授课制研究生是不是很水?回国找工作是不是不被认可?”总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,有这样的顾虑,但优朗提醒您,水与不水其实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个个体而非教育体系。无论在哪个教育体系下,有人天天宅在家打游戏,也有人日夜奔波于写字楼刷实习。个体的差异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,被成倍地放大。在留学择校中,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项目是最重要的,而非是“大家觉得牛x”的项目。大多选择去授课型的同学们,他们不一定是学术能力最强的,但一定是对自我认知最清晰,目的最明确、最自律的人。用学校里一年短短时间教授传授的思维方式,能一直帮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其实真的一点也不水。

报送香港硕士,报送香港硕士的条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其实,怎么看待问题完全取决于大家自己,如果你内心不认可,别人再怎么吹嘘或是推荐都无济于事。关键是要明确自我认知,清楚以后的职业规划及学习目的,拿到学位证并不代表只是拿到了一张证书而已,它也许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帮助你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负重前行!

香港实行的是英式教育,英国大部分学校的硕士是一年制,对于留学生而言,这样有利有弊。有利 的方面是花一年的钱学别人两年甚至三年的知识,而且是前沿的知识,这对于人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;有弊的一面就是时间短,知识量可能是别人的两到三倍,对学术要求很高。

香港留学的费用大概是每年4-5万港币,费用还是很贵。一年学完,对学生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,特别是学习文科、历史、艺术等这样厚积薄发的学科来说,一年的学业结束得太过匆忙,很多展出未必有时间去看去感受,这样的学习是不彻底的。

香港与澳洲等英国前殖民地一样,硕士研究生修学年限为一年。一般而言,我是主张去境外国外读2-3年学制的研究生的,但是既然大量的硕士生留学选择一年制的,那就与国外同类和国内研究生教育做一点简单比较。

我这里只谈文科部分专业,不包括其他的。首先是香港与英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,香港的大学(一定意义上除了香港中文大学)都是英语教学,教师国际化,并且香港因为教师工资很高,吸引了许多国际师资。这一点来看,教学和研究水平是有保障的。

再看香港的国际视野,本身是英国前殖民地,欧洲、尤其是英伦视野不在话下,并且由于美国的地位和英语的通用性,香港人的北美视野也是足够的。还有一点或许是英国和澳洲不好比的,那就是时时与内地互动。这三种视野的交叉,令许多学生受益良多。对于新闻传播类研究生而言尤其是如此。

当然从就业的角度说,留在香港工作机会不是很多,这一点与英国类似,而大大不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(还可以包括加拿大)。有鉴于以上考虑,我曾建议一些学生首选香港而不是英国。

与内地研究生教育相比,香港的大学除了能帮学生迅速提高英语水平而外,一年制是实打实的,论文的情况我不够了解,但课程紧凑而设计比较合理,学生无暇分心他顾,并且每节课前必须大量阅读英文文献,一年下来,颇有收益。

而在内地,文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通病是课程松散,部分无必要开设。授课方式与本科生大同小异,学生以被动听课为主,创新意识难以[_a***_]。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总体不高,并且学术水平呈下降趋势。名为2-3年学制,实际上水分较多,包括找工作时间,而这在香港是不考虑在内的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报送香港硕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报送香港硕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